在移动互联时代,高校的信息化工作将充分吸收、融合互联网理念与思维,在实现“小机关、大服务”行政改革的同时,实现以应用为核心向以用户为核心转变,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用户体验。结合信息技术的比较新发展以及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济大学于2013年底开始酝酿并研究基于移动互联、云和大数据的“智慧云校园”综合解决方案。综观国内高校,深入分析了微信企业号和校园APP的优缺点,经过一年半的反复论证,比较终确定在金蝶的私有云产品“云之家”的基础上,定制而成同济大学专属“智慧云校园”平台——同心云。
同心云作为“智慧云校园”用户唯一接入口,通过“大平台、微应用”全新架构,整合原有业务系统的功能和入口,同时依托互联网应用的特性,构建同济专属移动应用库,打造移动应用开发、迁移、重构的云生态。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1)虚拟的智慧云校园初具雏形。
同心云面向不同的需求场景建立若干个云工作圈,“一圈一世界”,用户可自由切换工作圈以应对不同的工作场景。“同济大学工作圈”作为主工作圈,目前吸引了2万余名在校师生注册。作为同济人自己的网络空间,其信息充分融通整合、应用服务随时随地接入的特性,让同心云真正成为“智慧云校园”的载体。面向师生服务,同心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广大师生在校园生活的每一个时刻,都能尽享学校的各类资源和服务;面向教学科研,同心云拉近了每位同济人的距离,让师生之间、科研团队成员之间无缝沟通、畅快协作;面向学校行政管理,同心云让支撑学校全面运营与管理的数据、分析、平台时刻连接在掌上的“方寸之内”。
同心云内置基于同济大学组织架构的云通讯录。支持按照组织结构搜索联系人,随时随地想聊就聊,实现全校师生间的无缝沟通。和通讯录配合使用,同心云的即时通讯功能,无需关注,无需好友验证,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扁平化沟通,真正实现“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面向组织、部门或个人,同心云提供与微信类似的公共号功能,通过公共号传递组织声音,融合部门核心业务。
图1 同心云公共号功能示例
同时,同心云内置企业级微博功能,展现生动的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微博大厅是面向全体注册用户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是相对开放的公共云空间,学校资讯发布、学习资料分享、工作话题讨论、优秀事迹传播、校园文化积淀、投票调查、问题建议反馈等,随时随地分享互动,激发全校师生的知识分享热情,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同济校园活力、营造创新氛围。截止到2016年底,微博大厅累计发表微博数近3.5万条,日均约百条。
图2 同心云微博功能示例
同心云微博小组已成为学生们张扬个性、拓展爱好,拓宽视野的比较佳选择。目前,已累计开通18个微博小组,包括同济创业者俱乐部、汽车爱好者协会等。团队账号是为学校部门、学生团体等组织创建,使师生和组织之间的沟通更便捷。目前,诸如嘉定管委办、教务处、图书馆、迎新助手、研究生院、保卫处等团队账号等已成为相应的职能部门在虚拟云世界里的形象代言人。
此外,同心云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云应用,这些应用无需下载、即搜即用,以此满足学校师生各类功能诉求。目前除了若干原生轻应用外,信息办还根据全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开发、迁移了20多个新应用,如师生的综合信息服务、OA班车预约、校园钱包、一卡通、活动中心、问卷中心等。
图3 同心云轻应用示例
(2)支撑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方面,同心云通过内置的微博、公共号、即时通讯等功能,为学生全面参与学校运营管理,实现民主治校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提供了可能。在学校管理和服务有不足的地方,同学们畅所欲言、直指问题、群策群力、协助解决;在重大热点问题上,大家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寻求共识。在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和碰撞中,学会尊重、懂得分享。
同心云融合互联网特质,传承同济百年文化,开创同济虚拟校园新格局。通过同心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的特性,将高校的运行与管理、师生的服务与协作、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有机地整合,在有着厚重积淀的常规校园之上,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虚拟校园。